新华财经太原7月10日电 阳泉阀门担当工业管路的“守门人”,忻州定襄法兰化作工业设备的“关节”,吕梁文水钢模撑起工业建设的“筋骨脊梁”……三晋大地上,一批深耕细分领域、默默积蓄力量的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新华指数山西矩阵”。以指数为镜,映射出转型升级的铿锵步伐:在战略转型中谋求主动,数实融合助推能源产业链升级;传统制造插上数智翅膀,锻造出穿越周期的产业韧性;“文化DNA”不断开放与创新,正在开辟产业转型的新赛道。
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
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22年,山西省政府印发《山西省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展望到2035年,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全面完成,为能源革命和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出“山西方案”。今年1月,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出台支持省级转型综改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将省级转型综改示范区打造成为全省高效培育新质生产力、高位塑造新发展优势的先行区。
如今,山西取得了哪些成效?提供了什么样本?“新华指数山西矩阵”通过融合数字工具展现了“全景图”和“晴雨表”。
——主动作为,数实融合助推能源产业链升级
山西煤炭产量占全国约三分之一,保障着24个省份电煤稳定供应。如今,山西高起点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高质量开展绿色开采试点,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达到60.48%,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以上,2027年全省各类煤矿将基本实现智能化。
山西不断深化能源领域创新合作。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注册交易商已超过2.9万户,平台年度交易量突破10亿吨,年度现货交易量突破1.8亿吨;山西焦煤集团“焦煤在线”在“煤钢焦”产业链数智化方面积极探索,满足“煤钢焦”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的多样化需求;在连续发布运营8年的中价·新华焦煤价格指数基础上,山西焦煤焦炭国际交易中心上线“山西焦煤多模态数据集成系统”,为山西焦煤集团港口商品煤提供全方位信息管理。
“近年来,我们联合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多次组织全国重点煤炭企业、钢铁企业煤钢市场分析暨指数研讨会,推动数据工具更好地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华指数研究院分析师郑豪表示。

从塞外雁北到河东盆地,从吕梁山麓到巍巍太行,山西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做好“绿色能源+”和绿电大文章。风电光伏规模跃升,装机占比超过49%。同时,持续发力新能源外送,2024年,山西新能源外送交易电量16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5%,创历史新高。其中,绿电外送交易电量75.38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一。
氢能产业已被山西省列为首批十大重点产业链之一,其中吕梁是山西氢能产业发展的牵头城市,吕梁孝义氢能高质量发展指数显示,创新应用和科技支撑是拉动孝义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双引擎”,孝义氢能重卡、氢能大巴、氢能中巴、氢能装载机、氢能公交等投运量持续增加,综合能源站建成投运,氢能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专业镇”成效显著,制造业转型积累硬核实力
三晋大地上,一批深耕细分领域、默默积蓄力量的专业镇,成为新型工业化的“破壁先锋”。2024年,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18个省级特色专业镇营收分别增长16.2%和13.9%;“新三样”产品、特种金属材料、半导体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
从明清年间炉火映红的打铁铺里锻造兵器农具,到现代工业版图中崛起的法兰锻造产业,山西忻州定襄县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法兰生产地、全球重要的法兰出口基地。
定襄法兰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生产效率和钢材利用率,全县法兰锻造企业加速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在技术升级带动下,2024年定襄法兰产值突破170亿元,出口了全国30%的法兰锻造产品。
新华·定襄法兰价格指数显示,今年二季度风电法兰价格持续回升,截至二季度末,指数较一季度末上涨8.10%,同比上涨18.83%,同时指数样本监测企业风电法兰销量同比大涨57.34%。


钢模是建筑行业里不可替代的“模具”和工程“装备库”,山西吕梁文水县从北宋时期铸造“铁人、铁狮”,到如今成为全国钢模产业的重要集聚地,钢模板产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高端钢模装备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带动文水钢模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近六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6%。

从文水钢模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可以看出,当地借助建筑行业调整时机加快转型升级,产业规模、产业创新等指标均创新高。
此外,数控激光设备的普及让文水钢模产业实现了“双降双升”:人工数量减半,误差率减半;效率提升一倍,利润提升数倍。从32米到48米的大跨度免支护施工,从粗加工到智能装备的产业蜕变,文水正从传统钢模产业向闪耀着科技之光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突围,成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鲜明样本。

在朔州怀仁,123条生产线、118家陶瓷全产业链企业、5.6万陶瓷从业者,共同织就“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的产业网络。2024年,怀仁陶瓷专业镇主导产业实现营收33.25亿元,同比增长18.7%,高于省定目标8.7个百分点。每年有27.9亿件日用陶瓷带着怀仁的温度,流向人间烟火。
“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怀仁陶瓷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新华指数研究院分析师李昀翰表示,怀仁陶瓷品牌传播力指数呈逐浪增长态势,今年一季度再创新高,总指数运行报112.54点,同比提升5.0%,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文化DNA”不断开放与创新,文旅“狂飙”开辟转型新赛道
近年来,在各大旅游平台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榜单中,大同频频上榜。从山西文旅版图中的“潜力股”,到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再到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如今的大同正以文旅消费的“四季火热”带动城市综合转型,以文化自信的从容姿态展示高质量发展的“大同名片”。
新华指数研究院分析师刘耀芳表示,大同旅游发展指数连续发布8年,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多维指数构成的数据见证了大同从“黑色煤都”到“文旅名城”的蜕变。


今年,大同加密通往北京、太原、呼和浩特等周边城市高铁频次,增加上海、广州、重庆等重点城市的高铁路网密度。大同旅游发展指数显示,今年上半年,京津冀蒙核心圈贡献60%的省外客源,华南区域客源同比增速亮眼。
山西的转型发展,折射出中西部地区的观念之变、产业之变、绿色之变。山西的“转型方法论”,还在续写新的篇章。(作者:潘宇昕;参与调研:郑大伟、李昀翰、刘耀芳、郑豪、吕世阔、王泽君)稿件来源:新华财经